昆明打井找水的學問雖然很深,但如果掌握科學知識,減少一些盲目性,是大有裨益的。主要難點為:一、使用普遍性。二、工程隱蔽性。三、投資高風險性。四、技術復雜性。
一、要研究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。
如不懂水文地質,不研究水文地質條件,只相信儀器,到處亂測點,只能叫“瞎測”。可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。
1、地形地貌
地形地貌條件決定了地下水的補給逕流排泄條件,控制著巖石的風化狀況,影響著地下水的豐枯變化。修水庫要有流域面積,打井也要有補給面積,道理是相同的。如果巖性條件相同,地勢低洼或有利于匯水的地形更容易成井。但有些小平原小洼地下面往往是以泥質巖石為主,容易被風化剝蝕,形成低地,地下水反而不好。
2、巖石的富水性。
巖石按成因可分為火成巖、變質巖、沉積巖三大類,再細分十分復雜。不論何種成因,用錘敲擊時的感覺有的發“艮”(剛性),有的發“綿”(柔性),有的發“脆”(脆性),脆性巖石及石灰巖等可溶性巖石更容易成井。
3、巖石的裂隙發育狀況。
斷層破碎帶附近裂隙較發育。傾斜的巖石比水平的巖石裂隙易發育。
二、選擇適合當地地質條件的物探找水方法
目前物探找水方法主要是電法勘探。電探方法又分為人工電場法及自(天)然電場法。具體方法很多,常用的有雙聯電測法、高密度電測法、垂向電測深、四極對稱剖面法、聯合剖面法、激發極化法等,每一種方法都有其適用條件和干擾因素,必須因地制宜選用。
昆明打井找水方法很多,打出水也不難,但是想長期使用就難了,山地的情況確實過于復雜,我們也不能保證這井能一直有水,但是打井還是沒問題的。